展覽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 眾裡尋她——南京博物院藏中國古代女性文物展
古今女子的生活有何異同?南京博物院精選118件/套古代女性文物,將於香港首次亮相。展覽將分成四大主題,介紹歷代女性的形象、生活、才藝,以及書畫名作所展現的各種個性造型。展出的珍貴文物都訴說著古代秀慧女子的傳奇故事,觀眾可以從中看到漢代貴婦的美妝心得、唐代舞姬的妙曼姿態、明末秦淮名妓的悲歡離合,以及清代皇后的青雲路等。
 
香港文化博物館
浮華.仙境──嘉靖皇帝的虛擬世界
2022年是明代嘉靖皇帝朱厚熜(1507 – 1567)登基500年,香港藝術館借此機會,與香港著名文物收藏家懷海堂籌辦這次以嘉靖帝為主題的展覽。
 
香港藝術館
又一山人《香港前行/一》
在香港藝術館60周年之際,太平地氈有限公司與香港藝術家又一山人捐贈「紅白藍」系列作品《香港前行/一》予香港藝術館,見證香港藝術館在未來與香港一同繼續努力前行。 此手製織氈運用了64種不同深淺的紅、白和藍色紗線及628組混合紗線織造而成。其手工複雜程度及精緻逼真的設計,營造出視覺錯覺,呈現出紅白藍布料皺摺的形態,重新詮釋了藝術家標誌性的紅白藍系列。此作榮獲2022年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大獎。
 
香港藝術館
瞻緣昔彩──靜觀樓藏朱屺瞻作品選
香港藝術館於去年底接收了一批黃貴權醫生捐贈的20世紀中國書畫,為踏入創館60周年迎來一大厚禮。是次展覽展出當中逾80組靜觀樓藏朱屺瞻(1892 – 1996)各時期的手蹟佳作,宏觀呈現一代海派巨匠的百年華彩,探討其如何在20世紀中國繪畫變革的語境下,建構彩筆如椽背後的施色大道。適逢朱屺瞻130歲誕辰,展覽從屺老的美學思想和藝術實踐出發,回顧其一生波瀾轉折、路漫脩遠的世紀丹青路,並細味其與「瞻緣堂」主人從相知到相惜,情繫近半世紀的藝緣。
 
香港藝術館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八大.尋龍記
自十九世紀發現恐龍化石以來,古生物學家致力研究恐龍,期望能準確剖析,更全面描述這些具代表性、來自遠古時期的史前生物。單是過去幾年,憑着古生物學家的努力,古生物學已找到非常重大的發現,讓我們更徹底了解這個充滿神秘的失落世界。為了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香港科學館特別舉辦一個極具特色的恐龍展覽,搜羅八組極具名氣和代表性的物種,包括暴龍、三角龍、棘龍、異特龍、西龍、梁龍、哈特茲哥翼龍和幼齡蜥腳類恐龍,這些來自恐龍盛世的物種首次同場展出。
 
香港科學館
2022 港澳視覺藝術雙年展──感知之維
「2022港澳視覺藝術雙年展」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聯合主辦。自2008年舉辦以來,雙年展成為推進內地與港澳青年藝術家交流的重要平台。 是屆雙年展以「感知之維」為題於北京和深圳兩站舉行。展覽邀得三十多位來自香港、澳門和內地的藝術家共同參與,並以獨立單元形式展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再度獲邀共同承辦是屆雙年展,香港單元展覽由香港藝術館策展,並聯同藝術科技伙伴吳子昆製作,六位香港藝術家陳家俊、張瀚謙、董永康、黃智銓及組合葉韋瀚和陶芷琛展出藝術裝置和互動新媒體作品,呈現科技發展──從機械、電子、數碼化到人工智能在創作上的不同應用與拓展,探討如何透過藝術和科技的共融,揭示人類與大自然及內在心靈的感應與溝通。
 
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
至樂樓主人的鑑與藏
展覽分為「鑑」與「藏」兩個部分,展出共30套至樂樓藏中國書畫,細說著名收藏家至樂樓主人何耀光(1907 – 2006)的收藏軼事,及分享其書畫鑑賞的心得。「鑑」的部分展示各種書畫鑑定的方法,觀眾可透過互動遊戲,一步步拆解隱藏在作品中的線索,了解作品背後的流傳故事。從遊戲中學到的鑑定要訣,更可以應用在鑑賞「雙胞」的書畫,讓觀眾一試身手,從畫風、款識、題跋和印章等方面判辨出真本和摹本。
 
香港藝術館
芳姿綽約——水銀燈下的芳艷芬
「明星名伶的形象妝扮全靠自己出點子,打扮好壞從鏡頭前到銀幕下全靠自己品味功夫。」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2002年撰文讚譽五十年代粵語片最佳衣著非芳艷芬莫屬,啟發我們在電影中尋找芳姐的時尚品味。 展覽由遊走於商業及藝術的策展人、金馬得獎服裝指導張西美參與籌備,從數十部時裝電影,特選當年時興、今日仍然優美的數個造型,向觀眾簡單介紹芳姐的衣著特色。
 
香港電影資料館
藝術專修課程2021-22畢業展
藝術專修課程是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自2001年起舉辦的藝術專業課程,為有志於藝術創作的朋友提供有助其專業藝術發展的進階訓練和實踐機會。 2021-22年度的藝術專修課程於去年展開,設中國藝術及雕塑兩項課程。中國藝術課程以書法、繪畫為主導,配以科技與水墨相關的單元,思考傳統藝術如何在當代發揮作用。雕塑課程則配合理論及實踐,教授立體結構和現代雕塑的各種元素及可能性。課程完結之際,19位新一代藝術家一展他們以嶄新的視點進行創作的成果,與大眾分享創作的喜悅。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賞森.悅木
美國著名建築團隊Diller Scofidio + Renfro種植多棵龍柏樹,其中3棵以傾斜10度種植在轉盤上,當其轉動時陰影、光線和圖案交錯,讓觀眾沉浸在「非自然的自然」裡,享受寧靜時刻。
 
油街實現
先鋒號星際之旅
美國太空總署於1972年及1973年先後發射先鋒10號和先鋒11號太空船,旨在穿越小行星帶,拍攝木星、土星,以及研究太陽風、宇宙射線和太陽風層等。50年後的今天,讓我們藉着這個專題展覽,回顧先鋒號的技術、旅程和發現及對日後太空探索的影響。 在成長過程中,奧托會邂逅碩大無朋的座頭鯨、狡猾的墨魚、大白鯊和一位致力拯救這瀕危物種的海岸公園管理員,讓我們來跟奧托一起踏上這段窩心的旅程吧!
 
香港太空館
鄭重賓《萬年景》──場域特定裝置作品
《萬年景》為慶祝香港藝術館 60 周年的其中一個重點項目。藝術館邀請了國際知名藝術家鄭重賓為藝術館創作場域特定的裝置作品《萬年景》。作品以藝術館嶄新的空間視點及香港景觀為靈感,利用光線滲透、多媒體影像和混合媒介將館內空間與維港景致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重疊連接,並與藝術館內的展品互相和應,展開跨越時空、媒介及地域的對話,層層遞進的視野、感知與體驗。
 
香港藝術館
字由人──漢字創意集
「香港藝術︰客席策展」系列第二個展覽,由香港藝術館與著名本地設計師劉小康聯合策展,並邀得陳育強教授擔任展覽顧問。是次展覽以漢字為主題,展出逾百組香港藝術館,私人藏家及機構不同媒介的藏品。
 
香港藝術館
「創意搖籃 ── 德寶的童話」延續篇
承接2020年的展覽,「『創意搖籃——德寶的童話』延續篇」將以人為本,透過德寶幕前幕後成員的口述歷史訪問、珍貴文物和甚少曝光的資料,如相片、劇本、道具及獎座等,與觀眾一起回顧香港電影史的一頁傳奇故事。
 
香港電影資料館
千里覓藝 — 趙少昂與陳崎師生對話
首度展出馬來西亞華裔畫家陳崎自1950至60年代從學於趙少昂教授函授課程的畫課習作,畫作上寫滿了學生陳崎與趙老師的問答與示範草圖,觀眾有機會看到趙少昂教授當年如何透過書信與畫稿,越洋栽培海外學生學習嶺南畫藝的教學實錄。
 
香港文化博物館
囍緣 – 館藏婚嫁文物選粹
婚姻是成家立室的重要一環,當中的禮儀傳統更備受華人社會重視。是次展覽精選超過60件(組)香港歷史博物館的珍貴婚嫁藏品,呈現本地華人的傳統婚姻禮儀和習俗。
 
香港歷史博物館
漢字城韻──書法中的詩舞畫樂
中國書法是人類文明史上唯一得以延續千年以文字為體的藝術成就。書法藝術承載的不單是由功能性的文字傳意至抽象審美的歷程,更展現了人類文明發展長河中,個體的情感與精神面貌。展覽涵蓋超過七十件香港藝術館館藏香港藝術家的作品,從書法藝術與詩、舞、畫、樂之間的關係出發,讓大家從自己的知識體系及興趣中,發掘欣賞書法的樂趣,並重新審視面對科技發展高速迅猛的腳步,延續發展經典文化成果的價值。
 
2022.07.22 – 2022.09.17
香港藝術館
陶瓷茶具創作展覽2021
為推動大眾對茗茶及陶瓷藝術的興趣,茶具文物館自1986年開始舉辦「陶瓷茶具創作比賽」,迄今已是第十二屆。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今屆比賽仍收到458組參賽作品,為歷屆之冠,令人鼓舞。參賽陶藝家共有286位,經評審後選出13名得獎者及79位參展藝術家。展覽展出合共96組精選作品。
 
茶具文物館
連里枝
建築工作室napp studio為油街實現設計了一組美學和實用兼備的藝術座椅,設計輕巧,能靈活地拼湊出不同組合以回應特定場景,讓公眾能在恬靜中欣賞藝術空間的建築和環境,同時體驗設計和日常生活的相互聯繫。
 
油街實現
綠野油蹤
「油街實現」藝術空間擴展計劃增建了一所多用途建築物及廣闊的戶外空間,並委託了本地插畫師吳嘉敏為油街實現繪製大型戶外壁畫地圖,透過歡愉細膩的筆觸,以俯視的角度捕捉生動活潑的細節,帶領大家認識油街實現的新貌。
 
油街實現
數碼繆思
以數碼城市的意念變奏為主題,是次展覽邀請媒體藝術家吳子昆擔任客席策展人,他將聯同另外五位本地藝術家創作跨領域的影像作品,包括Kachi Chan、梁嘉賢、年二課、余家進與余志雄。這個巨型數碼藝術裝置,將為公眾帶來嶄新的幻像之旅,探索新媒體藝術的美學與構想。
 
油街實現
新域混影
與知名韓國藝術團隊d'strict 合作的3D數碼藝術展覽將帶來兩項超像真的數碼映像作品,巧妙地連結藝術與科技,將油街陽台轉化成立體空間,衝擊觀眾的視覺界限。
 
油街實現
廣州購物誌──18至19世紀外銷藝術
本展覽展示不同種類的外銷藝術藏品,呈現當時廣州購物天堂的風貌,還邀請本地動畫師崔氏兄弟製作動畫及互動投影,讓觀眾展開一段充滿歷史和藝術氣息的櫥窗購物之旅!
 
香港藝術館
行行重行行
香港藝術館於2022年踏入60周年。為誌館慶,是次展覽與藝術館60周年的主題「焦點以外 ∙ 更多故事」遙相呼應,透過精選藝術館四大館藏──中國文物、中國書畫、外銷藝術、現代及香港藝術中廣為人知的藝術家與其鮮為人知的作品,呈現13個藝術歷程上的轉捩點!
 
香港藝術館
不加思索自畫像
「不加思索自畫像」是以香港藝術館館藏出發的互動展覽。展覽由新媒體藝術家朱力行創作,當中包括一個大型LED顯示屏、一組可移動的長凳和三部輕觸式顯示屏。
 
香港藝術館
平凡•不平凡 ── 李小龍
香港文化博物館與李小龍基金會再度攜手,呈獻「平凡•不平凡-李小龍」展覽,展示約400件珍貴文物,並增設大型光影多媒體展示及互動項目,從電影、武術、個人修為等方面,回顧李鎮藩堅毅的歷程,如何造就李小龍的傳奇。
 
香港文化博物館
瞧潮香港60+
是次展覽以「瞧潮香港60+」命題,聚焦二次大戰後至二千年代初香港流行音樂、電影、電視和電台廣播節目的發展,旁及漫畫和玩具。透過逾一千件展品,闡述香港流行文化的演變,了解其社會背景和藝術特色。展覽冀引領大家尋找香港過去的發展軌跡,同時啓發我們承傳香港的多元文化,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香港文化博物館
《循聲覓道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系列
香港保存著豐富的節日、神誕、祭典及打醮等周期性傳統活動,它們既展現悠久的歷史,亦反映民間工藝的智慧和豐富的民俗文化,當中有不少節慶與工藝已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清單。 是次展覽以嶄新的演繹手法,透過四類聲音串連眾多與香港節慶和傳統工藝相關的非遺項目,包括「嗓」、「器」、「軀」及「景」,分別指喉嚨發聲、工具於製作過程中產生的碰撞聲、身體動作發出的聲響,以及在不同慶典所聽到的喧鬧聲。是次精選展品涵蓋在節日、神誕、祭典及打醮中出現的非遺項目,透過展出相關的工藝品、各種用品和工具、錄音和影片,讓觀眾細味香港傳統節慶的多元面貌,以及蘊藏於非遺中歷久不變的匠心和堅毅。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
生物多樣性展廳
生物多樣性具有支撐地球上整體生態系統的功能,它讓所有生物能夠生生不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生物多樣性展廳旨在提高大眾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在展廳內,你能沉浸在森林和紅樹林等各種有趣的生境細味其中的奧妙;踏上生物演化之路,見證物種的興衰你更能化身成科學家體驗科研的樂趣,並學習基本的實驗技巧,如顯微鏡的操作使用。
 
香港科學館
地球科學廳
探索地球46億年的歷史是一個充滿趣味又令人驚嘆的學習過程: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內部如何運作?甚麼是板塊運動?形態各異的岩石又是如何形成的?地球科學廳成立的目的就是讓大家更了解地球──我們的家。 展覽分為四大主題,展出超過28組互動展品、模型和場景,解釋火山爆發、地震、海嘯等自然現象的成因,以及颱風的威力。展覽同時展現香港多樣性的地質,將香港過去四億年來,不同地質年代的岩石和地質公園的絕美景緻一一呈現市民眼前。展覽還會展出珍貴而色彩豐富的礦石和岩石標本。
 
香港科學館
經典再現 ── 香港故事精華展
「香港故事」常設展在2001年開幕,帶領觀眾跨過四億年的歷史時空,深入認識香港的歷史文化。香港歷史博物館現正為常設展進行全面的更新工程,在新的常設展推出之前,我們舉辦「經典再現 ── 香港故事精華展」,展出約460組精選展品及約210張照片,將「香港故事」的精髓重現觀眾眼前。展覽由五個部分組成,內容包括史前香港與歷代發展、香港的民俗、香港割佔與早年發展、日佔時期、現代都市,並以1997年香港回歸作結。展覽新增多媒體節目及拍照區,以增加互動及趣味性,讓參觀者感受昔日香港的情懷。本館亦製作了一套全新影片,由當年參與「香港故事」製作的館長、設計師和文物修復員等幕後人員,分享「香港故事」的製作理念、趣事和挑戰。
 
香港歷史博物館
丹青四季
趙少昂教授一生以自然為師,透過仔細觀察,用獨到的眼光捕捉大自然最美的景物,擷取其精華,再配以變化多端的筆墨技巧,創作出別具一格的嶺南派作品。他的作品寫盡百花盛放,燦爛奪目的眾豔姿容;獨愛描繪盛夏蟬鳴垂柳,生動得宛若獲賦予生命;筆下荔枝果實累累,火紅飽滿;描繪秋收豐盛,秋江獨釣蘆花岸;冬雪寧謐,如夢似幻,煙籠夜月看梅花。
 
香港文化博物館
金庸館
展覽透過逾100項展品,包括早期流通的小說版本、珍貴的手稿、文獻及照片等介紹查良鏞博士(金庸)的早期事業、武俠小說創作歷程及其小說對香港流行文化的影響。觀眾更可以透過展場內的互動展品,重溫經典金庸電影、電視劇和主題曲的選段,並認識到金庸武俠小說所蘊涵的豐富知識內容。
 
香港文化博物館
展堂一鱗 (第二階段)
是次展出的工藝精品亮點為兩組完整成套的十二花神杯,由清代康熙禦窯景德鎮專門燒造,潔白胎薄,杯上繪畫了十二種代表不同月份的花卉,並賦有詩句。此外,其他展品包括玉雕擺件、織繡掛飾、百寶嵌木器,及徐博士生前鍾愛的隨身佩玉亦會同時展出。本館亦會展出由徐氏捐贈的古代金簪和玉花,讓觀眾細賞徐博士的工藝藏品。
 
香港文化博物館
香港海防故事
常設展覽設在山嶺上的鯉魚門堡壘內,由窖室改建的11個主題展覽廳組成,展示自唐代以來香港的海防和軍事變遷,以及香港抵禦日本侵華的歷史。我們展出種類豐富的展品,輔以文字及圖片說明,加上多媒體視聽節目,讓觀眾對香港海防歷史有進一步的認識。
 
香港海防博物館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