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於1904年的太平戲院,位於以前塘西一帶,不但為粵劇伶人築起華麗的舞臺,更為粵劇發展開創新的里程碑。及至1930年代,西方影畫戲登上本地娛樂事業舞臺,於1932年重建的太平,成為可媲美歐洲歌劇院的大型戲院,以其廣闊的包容性,在香港創造了更活躍多姿的戲劇與電影市場。
太平戲院第三代院主源碧福女士於2006年捐出數千件有關太平戲院的文物及文獻,予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多間博物館,為各地學者提供了珍貴的研究資料,亦使《戲園‧紅船‧影畫 — 源氏珍藏「太平戲院文物」研究》文集得以完成。此文集內容以多角度分析太平戲院,包括其對推動本地粵劇的貢獻、對早期電影發展和大眾文化之影響等。我們第二個講座題為「太平」中覓年代印記,邀請了源女士和電影文化研究者黃夏柏先生,與館長一起探索「太平」寶庫。
11月20日(星期六)
下午3時至4時現場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 (毋須報名;名額20人,先到先得;有興趣人士可於講座前30分鐘於大堂輪候入場,額滿即止。)
*因應疫情關係,講座舉行的場地會就情況需要而實施特別開放安排及防疫措施,參加者出發前須留意相關場地網頁的最新消息公布。
網上平台: 優遊香港博物館 YouTube及Facebook
講者: 太平戲院第三代院主源碧福、電影文化研究者黃夏柏及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吳雪君
主持: 香港電影資料館助理館長陳彩玉
《戲園‧紅船‧影畫 — 源氏珍藏「太平戲院文物」研究》
免費參加;以粵語進行
電話:9607 9858 / 3549 6586(2021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逢星期一至五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適用)